全国高铁首例“托梁换柱”施工完成,第三方监测:重庆艾工科技

12月27日,随着沪蓉线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T梁稳稳落在新建门式墩钢连梁支座上,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建设指挥部建设、中铁二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重庆艾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线监测的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枢纽井口双线特大桥下穿沪蓉线完成“托梁换柱”。

t0.png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枢纽井口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和沙坪坝区接壤处,下穿沪蓉铁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两线交叉角度约为13度,交叉长度115米,必经位置已被23号墩、24号墩占用。此次“托梁换柱”即托起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原有的T梁,采用两个新建门式墩托换大桥的23号墩、24号墩,为成渝中线高铁的穿行提供空间。此项工作复杂,技术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在全国铁路建设领域尚属首例。从T梁顶升施工、拆除T梁原支座、切割原墩帽、顶升垫梁、滑移墩帽和钢连梁、钢连梁调整和临时固定、钢连梁栓焊连接、支座安装到荷载转换,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需要在短短的31.5个小时内完成,且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不同工种的紧密配合,施工组织和协调难度极大。桥梁墩柱托换还必须严把每一道工序,不仅要保证T梁顶升和墩帽滑移过程中结构的同步性和稳定性,还需精确地定位钢连梁位置,在支座更换和荷载转换过程中更要时刻确保结构受力合理。

t1.png

重庆艾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承担两部分监测工作内容。

第一,邻近铁路营业线在线监测,即对既有铁路桥梁实施保护性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对有既有铁路梁体的关键截面进行应力监测,同时监测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情况,将各施工步骤的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实时比较与映证。

监测结果不仅反映了既有铁路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位移变化,同时又验证了结构受力状态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t2.png

第二,本次“托梁换柱”施工过程监测,即对T梁顶升距离、新建结构钢横梁和钢连梁的应力及挠度等关键指标进行高频率实时监测,数据实时反馈,为施工过程控制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基础。

在“托梁换柱”的梁体顶升过程中,即时与顶升作业单位及人员进行数据交互,为顶力与顶升速度提供数据支持。

密切地监测“托梁换柱”过程中钢横梁与钢连梁的结构内力、挠度变化情况,验证各施工工况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t3.png

t4.jpg

根据目前监测数据显示,各个施工阶段的监测数据完整体现“托梁换柱”过程中的受力及位移变化情况。各节点监测数据均未超限,且数据发展趋势与现场施工步骤高度吻合,为各阶段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数据支持与安全信心。

“托梁换柱”完成后,经过设备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复核,上部梁体顺利归位且误差满足高铁运营要求。映证了本次监测的可靠性和重要性。

t5.png

上述“托梁换柱”施工完成后,持续的在线监测工作仍在继续,为该节点的正常使用及高铁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